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

返回 相似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卷第 1 页,总 8 页 „„ „„ ○„ „„ „外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学校 __ __ __ ___ __ 姓名 ___ ___ __ ___ 班级 __ __ __ ___ __ 考号 __ ___ __ ___ _ 2019 年 度 小厂中学 七下期末模拟测试 语文 试卷 命题李观祥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知识积累(前 6 题每题 2 分,第 7 题 8 分,共 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执着 zhuó 吞噬 shì 拯救 zhěng 鲜为人知 xiān B.累赘 zhuì 忏悔 chàn 猥琐 wèi 悲天悯人 mǐn C.譬如 pì 恍然 huǎng 服侍 sì 毛骨悚然 sǒng D.拖沓 tà 迸溅 bèng 幼稚 zhì 仙露琼浆 qió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3.下列句子中加 粗 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 叹为观止 。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 当之无愧 的。 C.市民 秩序井然 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 家喻户晓 的楷模, 1963 年 3 月 5 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是 2分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 就无须谈之色变。 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熟的河海鲜时间长了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会产生毒素。⑥不过需 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河海鲜和凉拌菜。 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河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①⑥ ⑤④③ C.③①②⑥⑤④ D.③①②⑥④⑤ 6.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是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木兰诗选自宋朝 朝代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_,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 C.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 评卷人 得分 学校 __ __ __ ___ __ 姓名 ___ ___ __ ___ 班级 __ __ __ ___ __ 考号 __ ___ __ ___ _ 试卷第 2 页,总 8 页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作人,中国现代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7、 背诵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 ] 5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 评卷人 得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 8 11 题,共 10 分) (一) 阅读材料完成 8-9 题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8.【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 00 后”孝顺观有了新的 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2 分)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 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 9.【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 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 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 30 字左右)( 2 分)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 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 二 ) 名著阅读( 3 分) 10、 向同学简要介绍 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 试卷第 3 页,总 8 页 „„ „„ ○„ „„ „外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学校 __ __ __ ___ __ 姓名 ___ ___ __ ___ 班级 __ __ __ ___ __ 考号 __ ___ __ ___ _ ( 三 ) 汉字书写( 2 分) 11.书写,把以下词语写在田字格 努力学习 感恩父母 评卷人 得分 三、阅读( 12-26 题,共 40 分)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3 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 分) 1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 分)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12 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 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 分)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 ( 每句 2 分 ) ( 1)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 2)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耳 译 16.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3 分) 1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 分) 试卷第 4 页,总 8 页 (三)阅读 下 文,完 成 18-21 题(共 10 分)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 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 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 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 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 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 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 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 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 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 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 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 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 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 然后一路开心 ,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 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 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 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 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 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 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 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 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 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 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 打游击战。 试卷第 5 页,总 8 页 „„ „„ ○„ „„ „外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学校 __ __ __ ___ __ 姓名 ___ ___ __ ___ 班级 __ __ __ ___ __ 考号 __ ___ __ ___ _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 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 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 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 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 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 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8.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至少写两件事 2 分 19.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 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 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20.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 “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21.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3 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四) 阅读下 文 ,完成 22-26 题( 14 分) 茶山放歌 ① 昨夜,窗外淅淅沥沥,一场春雨,伴着夜风,带着点点泥土的芳香,细细地潜进了我的梦乡 里。躺在床上听着轻轻的风雨声,耳边忽然飘起了悠悠的茶歌来 ②啊,又到了采春茶的时节啊,景颇山的茶园呀 ③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 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夜之间,饱经了一冬的寒风、已经呈现出墨绿色沧桑的老茶树,忽然 披上了一件翠绿的纱衫,浑身便又透出了勃勃的生气。 ④雨并未完全停下来,雾一样的牛毛细雨依然迷迷蒙蒙地飘荡在山野上。春风吹得凉凉地,三五 成群的景颇姑娘已经背上竹篮,来到茶山上,趁着茶叶的嫩劲,采下一年中最值得品尝的春茶。于是, 茶歌便满山遍野地响起来了。姑娘们放开喉咙,亮出她们独有的清亮、高亢的嗓音,此起彼伏的,飘 在风中,飞到 了云外,整个茶园、整座山都活了起来。 ⑤景颇人是以粗犷、质朴而著称的,他们的家园总是安在高高的山巅,他们的生活日日以山为伴, 他们的歌也如山一样峭拔。姑娘们的茶歌,绝不是江南采茶调那般轻吟浅唱,也不像刘三姐的茶 歌那样婉转轻快,景颇姑娘的茶歌总是唱得调儿极高,高高的一个音儿拔上去,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 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不时还会有哪个小伙儿远远地用竹笛应和着,歌声、笛声,清 清爽爽,叫你听得荡气回肠,忍不住想要和她一样用尽全身力气,调儿高高地来上几声,人间所有的 忧愁、劳苦、烦闷全都在这几声 中随风而去了。 试卷第 6 页,总 8 页 ⑥景颇人的生活无疑是清苦的、单调的,高耸的群山挡住了他们和大千世界的交流,绵绵的群山 里永远都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到过这群山之中的人,不会懂得这山的寂静;没有生活在这群 山中的人,不会理解山里人生活的单调与清苦。可是,这清苦与单调怎能压倒景颇人呢他们怎会屈 于这群山的禁锢呢他们还有歌声,只要有歌声,景颇人就有了生活的快乐 ⑦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他们说“没有了歌声,那还让人怎么活” 婚丧娶嫁,景 颇人要唱歌,他们边歌边舞通宵达旦;起屋建房,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点燃新的希望; 耕田犁 地,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驱走疲惫;纺纱织布,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编织幸福与梦想 ⑧景颇人总是在歌唱,没有听不到歌声的时候。因为,他们生活在山里。生活在这无边无际的群 山中,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唯有歌声 高亢的、能钻入云霄的歌声,才能打破山的寂静,才能缓和 生活的单调与清苦,才能将景颇人永不屈于生活艰辛的快乐昭示于天地之间于是,歌声便随时随地 伴随着景颇人。 ⑨ “呦哟哎 ↗ ,姑娘上山采茶忙呀≈≈,走着路时要捻线,采着茶时要唱歌呀≈≈,呦哟哎 ↗ , 呦哟哎 ↗↗ ” ⑩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22 根据文意填空。( 3 分) 本文从 入题,先写景颇山的 ,再写 ,生动地再现了景颇人采茶的情景。 23. 第③段“ 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 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句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什么神态( 3 分) 24.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 分) 25. 第⑤段“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一句中的“ 钻 ”字用得好, 为什么( 2 分) 26. 本文在描写景颇茶歌时,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4 分) 27.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第⑩段说“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 3 分) 四、作文 ( 50 分 ) 27.小时候的鲁迅渴望得到心爱的山海经;台阶里的父亲渴望得到乡亲的尊重;杨绛笔下的 老王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渴望,也许是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也许是一个拥抱、 一次鼓励,也许是一个好友、一段回忆。 请以渴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自行立意。 评卷人 得分 试卷第 7 页,总 8 页 „„ „„ ○„ „„ „外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学校 __ __ __ ___ __ 姓名 ___ ___ __ ___ 班级 __ __ __ ___ __ 考号 __ ___ __ ___ _ 题目 试卷第 8 页,总 8 页 答案第 1 页,总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