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pptx

返回 相似
《登飞来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登飞来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登飞来峰》.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登飞来峰》.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登飞来峰》.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飞来峰王安石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内涵 3 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 教学目标 1 作者名片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号半山 江西临川 今江西抚州 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谥号 文 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晚年诗风含蓄深沉 深婉不迫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世称 王荆公体 有 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二 新知先学 1050年夏 王安石在浙江鄞 y n 县任知县 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 路过杭州 登上飞来峰塔顶 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 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 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 登飞来峰 这首诗 2 背景链接 任务一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把不理解的字 词 句标注出来 三 教学互动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闻 听说 千寻 寻 古时长度单位 八尺为寻 形容塔非常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 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任务二课文解读 浮云 指困难 挫折 障碍 暗喻奸邪小人 缘 因为 眼 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最高层 最高处 比喻自己身居高位 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1 闻说鸡鸣见日升 是什么样的景象 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 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 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任务二深入探究 2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 邪臣蔽贤的忧虑 而诗人却加上 不畏 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以及他对国家和朝廷的耿耿忠心 3 这首诗中 浮云 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困难 挫折 障碍 暗喻奸邪小人 4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着什么哲理 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以及他对国家和朝廷的耿耿忠心 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只有立足高远 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 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要被一时的幻像迷惑 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1 对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 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 障碍 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 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 语意双关 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四 课堂巩固 D 2 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只有立足高远 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 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无论生活或学习 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 只有这样 他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 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向理想之境迈进 只要努力践行 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我们是能够做到的 3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中 两句诗与苏轼 题西林壁 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 写法极为相似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写景 议论 千寻之塔 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 衬塔高耸 不畏遮目 站得高 看得远 身在最高层 语意双关 坚定果断无私无畏 五 课堂小结1 结构梳理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飞来峰所见的辉煌景象 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以及他对国家和朝廷的耿耿忠心 五 课堂小结2 主旨概括 六 温故知新1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2 默写诗歌 3 做 优佳学案 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