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

返回 相似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 讲授 周锦国教授电话 13608728189电子邮箱 zhjg64 第一讲中国古代教育名著选读 一 论语 选读 一 孔子和 论语 1 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孔氏 名丘 字仲尼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 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今中国山东曲阜 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 日本 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 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 管理粮仓 与乘田 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 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 曾说过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于他知识渊博 开始授徒讲学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 孔子学堂 2 论语 论语 乃是记载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 一共二十卷 11705个汉字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语录体 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 是汉语文章的典范 论 l n 语 论 论纂 编纂 参考书 南怀瑾 论语别裁 于丹 论语心得 李零 丧家狗 论语评注 我亲爱的孔子老师 二 论语 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精通音乐 礼节 书写 计算 射箭 驾车等各种技能 更有 三千弟子 七十二贤人 等佳话 一本 论语 涉及哲学 美学 政治学 伦理学 教育学 诗学 史学 宗教学等多种领域 过去有所谓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的说法 形象地说明孔子的德才兼备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如下方面 1 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 提出了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这一论断 认为德才兼备 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德才并重 尤其加强道德教育 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 仁 是君子的根本品德 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 刚 毅 木 讷 近仁 论语 子路 还包括爱人 忠 恕 孝 悌 恭 宽 信 敏 惠 勇 敬 温 良 俭 让 诚等美德 集合起来才称得上 仁 核心 爱人 仁者 爱人 怎样 爱人 呢 必须先做到 忠恕 和 孝悌 对 素质教育 有积极作用 智育主要是指使人获取知识 工作技能的教育工作 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 圣人 外 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 学而知之 和 困而学之 论语 季氏 学习 一词就来自孔子的 学而时习之 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人以良好的学习方法 其次才能以之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 孔子是智育与德育并重 教导弟子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在 道 执守于 礼 遵依于 仁 而游憩于礼 乐 射 御 书 数六艺之中 在教学内容上 提出 四教 即 文 行 忠 信 在智育与德育之间 孔子既重视智育 更重视德育 他说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2 教学态度孔子的一生身体力行地实践 礼 仁 在教学态度上也是严肃认真的 他说 当仁 不让于师 承认 青出蓝而胜于蓝 的道理 认为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 教弟子努力好学 提出 六言 品德 六蔽 弊病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教育弟子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贡说孔子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教育弟子要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要活到老 学到老 2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主张所谓 有教无类 不分贵贱贫富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具有全民教育主义的思想 孔子收徒的学费是十分低廉的 十条肉干 束脩 学生成份构成主要以贫贱子弟居多 孔子的学生中 除极个别学生如南宫敬叔 司马牛等 大多数皆出身贫寒 如子路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载 子路性鄙 好勇力 志伉直 冠雄鸡 佩豭豚 陵暴孔子 像个地痞流氓 子张乃 鲁之鄙家也 3 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方法可谓独树一帜 别具匠心 1 主要通过一问一答交互式教学进行 如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 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 诗 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学而 这就是交互式教学的一个范例 2 循循善诱式 循循 有次序 诱 引导 可见孔子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 并亲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 举一反三 步步深入 这同时也是治学的一种重要门径 这种方法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 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和自学水平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符合学生在认识上由浅入深 由局部到整体 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3 因材施教现代科学认为 材 就是人的思想 性格和智力 而每个人智力迸发的领域的广狭 时间的早晚 表现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 因此必须因 材 施教 孔子弟子的受教时间不同 年龄相差较大 各人情况相异 但是 孔子都了解他们 弟子们的道德 品行 学习态度 学业进展与特点 个性 辟 卤莽 天赋 愚 鲁 经济状况 乃至居处 陋巷 饮食 一箪食 一瓢饮 生活习惯 昼寝 等 如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思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思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论语 先进 4 启发式的运用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 不到学生想求明白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 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 要使学生能够联想 对比 知一方而推之其他三方 这里含有两种意思 一是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 一是学生要有解决疑难的迫切要求 变学生消极 被动的学习为积极 主动的学习 5 激发学习兴趣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 悦 乎 论语 学而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孔子将 乐学 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 应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6 强调学思结合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 学 和 思 的矛盾 只学而不思 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 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 论语 一口气读完不过脑子 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 则会进展缓慢 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 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鼓励独立思考 7 学习要温故知新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是指温习旧知识 就能得到新的体会 新的发现 这是孔子治学经验的总结 温习旧的知识 不仅可以巩固已有的学习收获 还能因知识面的扩大 实践经验的增加 从旧有的知识中得到新的认识 8 重视实践的作用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适当的时候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加以演习或实习 如礼 乐 射 御等 使之学得更为牢固 这些是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的 三 关于 诗经 学习 孔子强调经典文献 特别是 诗经 的学习 是和古时贵族阶级以诗言志 有时在外交场合都完全藉诗句来办交涉分不开的 所以 诗 是春秋时期政治和外交场合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对于诗教的功能 孔子对其弟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 诗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 孔子曾对儿子伯鱼说 不学诗 无以言 于是 鲤退而学诗 论语 季氏 孔子还对伯鱼说 女为 周南 召南 矣乎 人而不为 周南 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 阳货 周南 召南 为 诗经 国风 作品 孔子认为如果不研习 周南 召南 等 便好似面墙而立 什么也看不见 一步也迈不开去 孔子把 诗三百 作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把用诗歌来教育感化百姓称之为 诗教 诗教 能起 正风俗 的作用 让人变得文明礼貌温柔敦厚 强调经典的价值 二 学记 选读 学记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 礼记 中的一篇 写作于战国晚期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 文字言简意赅 喻辞生动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 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一 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记 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 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 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所以 学记 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发虑宪 求善良 足以饷闻 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 足以动众 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意思是说 自古以来 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 王者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仅仅依靠发布政令 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 形成良风美俗 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必须发展社会教化 通过社会教育手段 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 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另外 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 但是 不接受教育 不经过努力学习 就无法懂得道理 更不能遵守 王者 的法令 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 质地虽美 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 就不能成为美器 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 他们在建设国家 统治人民的过程中 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使其优先发展 二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 在强调教育的作用 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 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 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学校教育制度 学记 的作者首先以 托古改制 的方式 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 家 党 术 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 的作者提议 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 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 塾 庠 序 学就是设在家 党 术 国的学校 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 汉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 其次 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学记 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 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 小成 和 大成 两个阶段 小成 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 阶段为2年 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再次 学记 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 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 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 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意思是 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 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 第一年考察学生 离经辨志 即给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 第三年考察其是否 敬业乐群 第五年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 博习亲师 第七年考察其 论学取友 的能力 符合标准的 叫 小成 再过二年即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 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 即对知识能融汇贯通 其思想和行为皆能坚实不移 符合标准的就叫 大成 三 教育原则与方法 学记 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 提出教育 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 指出当时教育 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 夫然 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 其去之必速 存在问题 1 呻其占毕 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 多其讯言 就是只烦琐地提问 一味地教训 灌输 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 3 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 就是在教学过程 教师只顾赶速度 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 4 使人不由其诚 就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 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 5 教人不尽其材 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 教学一刀切 没有因材施教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预 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 则餕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逊 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遵循的原则 1 预 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则 学记 提倡 禁于未发 即当学生的坏思想 坏毛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 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实践证明改造旧的要比塑造新的艰难得多 正如 学记 所言 发然后禁 则餕格而不胜 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 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 都应坚持预防为主 塑造为主 改造为辅的原则 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 时 就是 当其可 是及时施教的原则 学记 要求教学必须把握住恰当的时机 及时施教 具体包括二层含义 一是青少年要适时入学 在最佳的学习年龄入学读书 莫失良机 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施教的关键时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学生对知识有强烈渴求的时候 给予及时点化 否则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 错过了形成某种心理品质的关键期 勤苦而难成 3 孙 就是 不凌节而施 即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记 强调 学不哺等 其主要意思包括 一是必须考虑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 即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 二是遵循科学知识内部的逻辑系统进行教学 否则 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4 摩 就是 相观而善 的原则 学记 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 互相取长补短 在集体的研讨 争鸣 竞争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 否则 如果一个人孤独地学习 脱离集体环境拒绝学友的帮助而闭门造车 必然造成 孤陋而寡闻 的窘态 但是 择友又必须要慎重 如果与不三不四的人结交 不仅不能达到 相观而善 的目的 反而还会违背师长的教诲 甚至荒废了学业 正所谓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四 教师与学生 学记 继承了先秦儒家 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 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有了好的教师 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 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 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 被突出出来 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 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 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 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 所以 学记 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2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记 提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 长善救失 它说 教也者 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 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 三王四代唯其师 这就必然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具备 为长 为君 的素质 学记 说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具体谈到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 因为 师也者 所以学为君也 1 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 因为 师也者 所以学为君也 2 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其听语乎 只靠事先备好的课 然后照本宣科 背诵现成的答案 是当不好老师的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 做到博大精深 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 要懂得教育规律 知道 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的道理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 博喻 即善于启发教学 学记 说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 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既了解所传授知识的重点 难点 又洞悉学生资质方面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4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 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 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 精微而稳妥 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 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 学记 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 教学相长 的命题 学记 说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 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 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 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 使自己不断进步 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 即 知困 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相长 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 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 无论是本义 还是引申义 提出 教学相长 的光辉命题都是 学记 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三 中庸 选讲 一 中庸 简介 中庸 原是 小戴礼记 中的一篇 旧说 中庸 是子思所作 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 程颐极力尊崇 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 中庸集注 并把 中庸 和 大学 论语 孟子 并列称为 四书 宋 元以后 中庸 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 中庸之道 的含义 中庸 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 忠恕之道 说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是孔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思想的发挥 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 中庸之道 即是 忠恕 之道 中庸 又提出 有德之人 须好 三达德 实行 五达道 才能达到 中庸 的境界 五达道 君臣也 父子也 夫妇也 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 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 君惠臣忠 父慈子孝 夫义妇顺 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 五达道 的实行 要靠 三达德 智 仁 勇 而要做好 三达德 达到中庸的境界 就要 诚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 以达到 至诚 的境界 三 中庸 的教育思想1 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中庸 开头指出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这是继承思孟学派 性善论 的思想 天命之谓性 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 率性之谓道 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 道 认为人性是 善 的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 所以说 修道之谓教 实行 中庸之道 既是率性问题 也是修道问题 发展了孔子 内省 和曾子 自省 的教育思想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 2 学习的程序 步骤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这五个步骤 博学 就是广泛的学习 审问 即对博学中的内容详尽设问置疑 慎思 即对审问的内容谨慎思考 明辨 即通过慎思而明辨真伪是非 笃行 即将明辨的结论付诸切实的实行 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学习和修身方法 包括 学 问 思 辨 行等几个主要环节 3 学习中的勤奋不懈精神强调 择善而固执之 的勤奋不懈精神 有弗学 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 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 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 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 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4 完善人格的教育途径 中庸 认为人可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 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 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 这就 自诚明 谓之性 或称 尊德性 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 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 这就是 自明诚 谓之教 或称 道问学 意思是说 学习和教育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 故要尊重德性 发扬自己先天的善性 同时 人性的完善又要依赖于学习和教育 故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 中庸 认为这两条途径是相依并进 相辅相成的 第二讲中国现代教育论著选读 蔡元培 黄炎培 陶行知 陈鹤琴 杨贤江 晏阳初等论著选读 一 蔡元培论著选讲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 1912年月 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提出了 五育 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1917年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 实行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中心 一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是蔡元培一篇自传性文章 是他改革北大的经验总结 也是他高等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教育论文 此文详细记述了他改革北大的旧封建教育 发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大学教育 倡导思想自由 言论自由 学术自由 实行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等的经历 二 美育 在文章中 他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 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同时 又阐明了美育的目的 在 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 而行为之适当有赖于智育和美育 美育的特点是 陶冶感情 它与智育从不同的侧面 相辅而行 共同辅助德育的完成 此文还论述了学校 家庭 社会三个方面的美育设备 二 黄炎培论著选读 黄炎培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的职业教育家 1925年 他提出 大职业主义教育 的主张 认为要把一切教育界 职业界联络起来 职业教育才可能进一步发展和获得成功 他一生从事职业教育运动和民主政治运动 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 一 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 1 人类社会是依靠最大多数平民的生产劳动而维持和发展的 教育为社会需要服务 因此办职业教育的人着眼点用力点应在大多数平民身上 2 受了职业道德之后即从事职业 其社会效果随即得到检验 职业道德就是学了要有用 因此办职业教育的人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办 下定决心 3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 因此办职业教育要调查社会 精心研究人情物理 二 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 黄炎培认为社会的需要就是职业学校的基础 要办哪一职业科 完全根据当时当地的需要状况来决定 职业学校的课程不能根据学者的理想来规定 而要根据业务上的需要来规定 行政部门只能规定标准和原则 要给学校留有根据实际加以酌定的余地 总的说来 对职业学校最紧要的就是认识其本质是富于社会性的 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就是社会化 三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五年间之感想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开展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但最根本的是社会有生计问题的存在 也就是有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技之长 能从事社会生产事业 以取得适当生活 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求知之能力 巩固之意志 优美之感情 有意于社会国家的健全分子 陶行知论著选读 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 一 教学做合一 此文系统阐述了 教学做合一 的原理 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 理论 既是他的 生活教育 论的方法 也是 生活教育 论的教学论 陶行知指出 教学做是一件事 而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 做上学 二 生活即教育 此文系统阐述了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的原理 1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首先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 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其次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同教育是一回事 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 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 是大错特错 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 便须过什么生活 再次 生活决定教育 教育改造生活 生活即教育 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2 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 是 生活即教育 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首先 社会即学校 是指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说 以社会为学校 基于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这样的认识 他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 向社会学习 其次 所谓 社会即学校 是指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 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 一方面 运用社会的力量 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 动员学校的力量 帮助社会进步 主张传统学校必须改造 改造的依据是社会需要 社会即学校 是拆除学校围墙 依据社会的需要 在社会中创建新型学校 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对传统的学校观 教育观有所改变 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 陈鹤琴论著选读 我国现代幼儿事业的开拓者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 一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文章论述了儿童心理以及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 1 好动心 儿童生来好动 儿童还未养成自制 他的行动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 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 适当的刺激 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 2 模仿心 儿童学习语言 风俗 技能等等 大大依赖模仿心 为此做父母 做师长的 做教职员的须以身作则 教职员宜养成纯美校风 使学生不知不觉模仿之 3 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不是永久不变的 乃是随年岁而发展的 好奇心是知识之母 4 游戏心 着重分析了儿童好游戏的心理特点 论述了游戏的价值 游戏与年龄的关系 陈鹤琴认为 游戏具有教育上的价值 发展身体 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 能使脑筋锐敏 为休息之灵丹 但是它是随年岁而变迁的 比如 在幼稚期 婴儿喜欢独自游戏 到了儿童期 他就要同伴同游 总之 儿童不是 小人 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 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 亦具备他本身的价值 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 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儿童秉性好动 我们不要仍旧用消极的老法 来剥夺他的活泼天性 必须与以适当的环境 能是他充分地发展 教育儿童 亦当利用好奇心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具有教育上的价值 我们更加应利用 二 活教育要怎样实施的 此文比较集中反映了他的 活教育 思想 在文章中 陈鹤琴系统论述了活教育的目的 内容和方法 他称之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 还论述了实施活教育的对象 活教育的组织方式 对从事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活教育的批评考核等 活教育 的目的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做一个 现代中国人 的条件是 要有健全的身体 要有建设的能力 要有创造的能力 要能够合作 要能为大众服务 活教育的内容 课程 要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 让学生直接去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 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这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第一条原则 活教育的七项教学原则 直接经验 均衡发展 自动研究 积极鼓励 具体比较 分组学习 集中竞赛等 教育的教学过程 四个步骤 实验 参观 发表 检讨 杨贤江论著选读 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一 教育史ABC 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教育史 根据社会发展形态来论述人类教育发展过程的著作 他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教育史 提出教育史应实现三大任务 并体现于本书中 这也是这本书与以往教育史著作根本不同的所在 二 教育的本质 此书讨论的是教育的基本原理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 属上层建筑之一 是依存于经济基础 并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教育是社会所需的劳动领域之一 它使一般劳动力具有一种特殊的资格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 他认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其重要的病根在于人民知识水平低下 要提高民智 克服愚蠢 这是平民教育的出发点 平教会的组织活动 惟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 对平民以文字教育为基础 进一步实行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 造成奉公守法的公民 他以教育为改良社会 挽救国家的唯一途径 反对工农为解放而斗争 反对根本改变社会制度 这就是平民教育后来与国民党统治合流的思想政治基础 平民教育运动由识字教育发展到乡村建设的集中实验 其理论根据是农村存在愚 贫 弱 私四个基本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最好的对策是进行四大教育 以文艺教育解决 愚 的问题 以生计教育解决 贫 的问题 以卫生教育解决 弱 的问题 以公民教育解决 私 的问题 实施四大教育又要运用三大教育方式 计划虽周到 而其实行的结果并不能消除社会矛盾 他否认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 反而把由于阶级压迫剥削所造成的愚 贫 弱 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