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

返回 相似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初中物理 密度 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密度 教学设计 平山中学 杨春升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于概念 本身较抽象 学生感性认识不足 对密度的认识具有模糊性 学 习起来难以全面掌握 密度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 关于密度教 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采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总之 在 接受式教学 模式下 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 难 我认为 学习物理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物 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学 类课程标准 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 标要求 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密度概念 尝试用密度 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 象 1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 密度知识与技能 的 探究学习过程 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力 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 单方法 其一 探究的程序化方法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1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究 感受到学习 成功带来的快乐 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形成爱科学的态度 勇于创新的精神 1 4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密度概念 提出假设 设计 实验方案的能力 获取信息并分析整理的能力 使用天平 量简 的技能 2 教学流程与类型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采用以实验探究为核心 以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为组织形式 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为保障 2 手段进行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学生的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 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 各小组独立探究 小组内 交流与全作完成任务 适时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 进行自我评价 与组间评价 3 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 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且单位体积 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 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并理解 密度的概念 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在实验的探究的基础上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理解密度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煤油 一杯酒精 铁块 铝块 提出问题 1 如何区分一杯煤油 一杯酒精 3 2 如何区分铁块 铝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水和酒精都有特有的气味 这是它们 的特性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让学生交流讨论区分方法 用磁铁区分 或者可以通过掂量 它们的重量去比较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并由学生提到的掂量测重去区分两者 牵引出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 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 种特性来更严谨地区分它们 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 密度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 实验探究 合作讨论 1 提出问题 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我们如何验 证呢 2 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 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同学讨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为了降低难度 提供的铁块和铝块的形状都是规则的 利用 天平测质量 刻度尺测边长计算体积 教师巡视指导 3 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收集记 4 录数据 通过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 借助已有认知 作出假设 开展交流讨论 设计实验 依据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井纪录数据 进行组间交流 实施评估 各组将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 结果相互交流 教师及时通过 各组自评 他评的方式找出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 进行 改进修正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澄清思维上的不清晰认识 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等 4 分析论证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以体积V为横坐标 质量为m为纵坐标 在 坐标纸上描点 连线 做出m V的图像 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和 画出的图像 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与猜想一样吗 过渡 同种物质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 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密度 就等于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 用 表示 公式 m v 单 位 Kg m 3 g cm3 1 g cm3 1x103 Kg m3 任何一种物质 如果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 就可以求出它的 密度 从而判断物质是什么物质 物理意义 不同物质 密度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 物态相同 其密度相 同 水 1 0 x10 3kg m3 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 0 x103kg 请学生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若不对请说明为什么 由密度公式可知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与体积成反比 5 以此来强化对于密度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 巩固提高 出示例题 一个物体质量为276 5g 体积是35cm 3 试问此物 体是什么物质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作业 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 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四 板书设计 6 2 密度 一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二 密度 1 定义 物质质量与它体积的比值 用 表示 2 公式 m v 2 单位 Kg m 3 g cm3 1 g cm3 1x103 Kg m3 3 物理意义 表示单位体积的物质含有质量是多少 五 教学反思 总之 学习物理是一种能动的过程 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 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 本节课的教学仍属概念教学 但是 教师不再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 而是努力创造机会 使学 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 学生直接参与了密度 概念的提炼过程 有效地建构知识 体验过程 学习方法 由此 密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