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杨恩鸯.doc

返回 相似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杨恩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杨恩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杨恩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勐养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勐养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八单元 第 25 课 七律 长征 备课人 杨恩鸯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整首诗的词句 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中国地图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3 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理解全诗的意思 初步体会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 态度以及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解题 七律 长征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 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 讲平仄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包括四联 2 教师简介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 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 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 二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读出感情来 1 指名学生读 检查生字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 万水 千山 只等 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三军 过后 尽开 颜 2 引导学生读课文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读出红军的 不怕 引导 金沙江智取 大渡河恶战 这一 暖 一 寒 是红军战士当 时心情的真 实写照 两场战斗 两种场面 心情一样吗 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 样的感受吗 自己练一练 分男女组朗读 2 2 理解句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指长征途中的无数艰难险阻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腾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磅礴 气势雄伟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三 精讲点拨三 精讲点拨 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1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 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3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 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雾气蒸腾 大渡河险桥横 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4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 开 5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腾越 五岭 疾跨 乌蒙 藐视困难 征难图 巧渡 金沙江 革命乐观 飞过 泸定桥 喜踏 岷山 四 总结拓展四 总结拓展 1 师 这首诗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2 是呀 长征历尽一年 约二万五千里 纵横十一个省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上有空袭 下有围追堵 截 大屏幕出示过雪山草地 长征路线图 终于在 1936 年取得了长征胜利 3 请同学们包含深情的背诵课文 全体起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