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梁河教育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梁河教育文库
换一换
首页 梁河教育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doc

  • 资源ID:7356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0金币 【人民币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人民币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doc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每年的小学毕业水 平测试 在成绩方面 各乡镇小学与县城小学相比 山区学生远远不 如县城学生 在习作方面的差距更是明显 按理说 农村学校的学 生绝大多数都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 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可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的生活环境不 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家乡的美丽风光 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 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笔下作文中的 内容贫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在批阅孩子们的习作时 有时让你 啼笑皆非 有时又让你味同嚼蜡 总之 很难找到几篇充满真情 实感的佳作 在农村小学执教了十多年 近几年来 我都是担任高 年级的语文教学 在作文方面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也摸索了一些解 决的办法 就此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 常见的问题 一 题材单一 缺少 鲜 味儿 读到孩子们的文章 总觉得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写人大多都 写爸爸妈妈 内容则是自己生病了 爸爸妈妈是怎样着急 怎样照顾 自己的 写景则多是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 写事就是和小 伙伴捉鱼 骑自行车 题材极为类似 二 内容空泛 缺少真情实感 只要一提到作文 学生就是一脸的痛苦状 哎呀 又写作文了 写什么好呢 老师还要求写四百字 天哪 真可谓怨声载道 好不容易作文交上来了 仔细一看 刚开了个头 敷衍几句 就草草 收场 内容空泛笼统 不知所云 像 挤牙膏 似的挤出来的作文 能有什么精彩可言呢 三 结构混乱 不懂得布局 很多学生对 总分 总分总 并列 等结构形式都能脱口而 出 但是在作文时却往往结构混乱 有的事例太多 详略不当 有的 事例太少 一笔带过 有的段落之间分得不明确 没有突出文章主题 例如 一学生在写 家乡的中秋节 时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写得相当 多 有关中秋节这天人们的活动只是简单写了几句 四 写作技能差 语病多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 例如 过年我们很多事情 错 别字很多 如 一坐大山 坐位 座下来 重心写 因该 以经 经长 在次 再家 自已 它 人 等 有的学生 一个自然段只用逗号和句号 前面的都用逗号 最后结尾用句号 有的学生几句话只在结尾用了一个句号 在标点符 号的运用中 引号的运用错误最多 当学生写到某某说的话时 引号 就不知该用在什么地方 标点符号出错 文章的意思自然改变 二 原因分析 一 教师的原因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 为了学生 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 教师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 从写 什么到怎样写 都给学生提出许多框框 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 逐渐产生了对作文的惧怕心理 另外 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数写 足 让学生多写 多写 多多写 批改作文时看到字数多的总是多给 分数 还有 有的老师在上 口语交际 课及 交流平台 时 就让 学习好的几个说说 大多数同学都不用说 时间一长 所谓会说的越 来越少了 老师也等得不耐烦 认为是学生差 差得根本说不出 干 脆几句话带过 这样 学生的口头表达差 书面表达自然就差 这就 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口语能力 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批改学生文章 时 老师的要求高 给学生的作文分数低 红色的批语中 总是批评 的话多 鼓励的话少 在平时单元检测时 更是压低分数 把学生的 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 二 学生的原因 必须承认 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 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单 调 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 知识面狭窄 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 有的放矢的观察 实践 因而学生下笔时脑中一片空白 而且 经调 查了解 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两本 优秀作文选 小学 生同步作文 等 学生作文时 习惯于依葫芦画瓢 时间一长 学生养成一种坏习惯 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三 对策 一 观察实践 丰富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只有善于 引导学生到生活这源活水中去汲取资源 培养观察能力 炼就学生善 于发现美的慧眼 才能使学生从闭门造车的习惯中解脱出来 并且变 无事可写 为 处处有素材 其次是参与活动 积累素材 学生 的生活丰富多彩 非常广阔 除了课堂 还有课外 除了学习 还有 活动 课间活动 班级活动等不仅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最感兴趣 的 也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该经常组织 学生参加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活动 例如 班级拔河比赛 主题队 会 朗读比赛 讲故事比赛等 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 也会 在学生的作文中留下真实而生动的纪录 二 以学促写 说写结合 其实 我们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知识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那怎样结合课文 以学促写呢 我 认为首先是应该让学生多读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阅读是写作 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利于学生从读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 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 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分析事物 遣 词造句 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 注意对该 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如 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 彩色的非 洲 一文时 我们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篇章布局 语言表达上十分鲜 明的特色 这篇课文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 的方法 开头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和结尾 啊 非洲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既首尾照应 呼应课题 又直接抒发作者 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色彩斑斓 与 多姿多彩 意思相近 但用词不重复 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 课文不仅条理清楚 层 次分明 过渡也十分自然 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好好的领悟 其次是结 合实际适当仿写 虽然说写作讲究的是创造 但也可以适当仿写 如 在学习了六年级上册 草虫的村落 后 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展 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一种小动物 不过 在指 导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求新 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再次是说写 结合 组织好每单元的口语交际 有的习作与口语交际是关联的 老 师要留给时间 引导学生大胆地说 充分地说 只有让学生说出来 才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 给予指导 如语句不通顺 帮助学生说通顺 这样 学生在写文章时就避免了一些病句 最后是 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感 常言道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 作诗也会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作文在于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到 一定的程度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 否则 纵有思绪万千 笔 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只要通过读 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 的语言储备起来 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课标要求 高年级 利用 图书馆 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 因此 除了课 文以外 博览群书 通过大量的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也是提高写作能 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 鼓励为主 纠正为辅 叶圣陶曾说过 批改不是挑剔 要多鼓励 多指出优点 我 们知道 对于大人而言 我们都喜欢听 爱听赞扬的话 表扬比批评 的效果要好 更何况小学生呢 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 而变得乐于写作 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 闷棍 而丧失兴趣 因此 在批改作文 写评语时 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 鼓动性 想方设法 调动学生的兴趣 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用婉转带有鼓动性的 话来评价 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 提升学生的兴奋点 这 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继续努 力写作的激情 从而把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 一旦 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主的需求 那么 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 累事 了 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 趣事 另外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 赛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 能获奖的作品毕竟是少数 但也能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其他孩子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 大大提高 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老师多摸索 多反思 即 使困难再多 路途再远 也同样能收获秋天的喜悦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doc)为本站会员(徐光春)主动上传,梁河教育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梁河教育文库(发送邮件至2868571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2 - 2005 梁河县教育校本资源库™ All Rights Reserved 

1
收起
展开